2014/10/27

【Evernote使用心得】整理Evernote前需確認的事情(1):我的Evernote使用上出了甚麼問題?


Evernote對我來說就像是第二個腦袋,分擔許多記憶、協助更有效率地紀錄各式資料,以及歸類組織不斷冒出的想法靈感。


但某方面來說,Evernote也是讓我腦袋記憶力不斷衰退的元兇之一(找藉口),因為很多事情如果我要記起來,第一個反應不是:「啊,快記在腦袋裡!」,而是:「啊,快記在Evernote上!」哈哈哈哈!



自申請Evernote帳號以來已經過了四年半多,實際上經常使用Evernote的時間也過了快三年,這段期間資料數量不斷上升,種類不斷變多,初期使用Evernote時所規劃的分類方式也漸漸不敷使用。雖然Evernote可以使用關鍵字的方式搜尋筆記,且「利用關鍵字搜尋」這方式也是我認為比較棒的資料庫使用方式(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做太細的資料歸類,因為人有惰性,長久下來歸類太細執行率低,不論就他人經驗或我自己的經驗都是如此。),但整體來說還是要有一個粗略的資料分類準則,不然所有資料、個人想法等等全部不加以歸類放在一個大鍋子中還是顯得太凌亂了。

我感興趣的事情很多,需要紀錄的事情也不少,因此需要處理的資料量很大,回頭看自己目前的Evernote使用情況,缺的就是一個好的「粗略歸類系統」。一個好的歸類系統對我來說有幾個好處:
  • 不會迷失在資料海裡面
  • 看資料時更懂得取捨
  • 更能專注於對自己價值最高的資料中


活了二十幾個年頭,勉強還算了解自己的一些特性。當想做生活上的改變時,如果沒有先針對我自己既有的習慣做分析並從中改善,反而是直接空降一些新的規則時,通常改成功率極低。所以思考了一下目前既有的幾個跟接收資訊相關的習慣:
  • 臉書看一看就會點開很多不同感興趣主題的資訊
  • 或是把這些資訊先丟到Evernote裡一個叫做"待看"的記事本中,然後根本不會看也不會去分類
  • 分類的項目要嘛塞一堆東西要嘛沒東西,無法一目了然主題是什麼
  • 很多想法就不斷埋沒在資料海中,或是稍縱即逝,無法造成影響


有了想改善的點當然就有理想中想達成的感覺:
  • 可以主動地以主題性挑選資料,這樣不僅可以有更高的產出,而且也更容易評估開新主題的可行性
  • 運籌帷幄的感覺,可以不斷地利用不同的資料觸類旁通


解決方式追根究柢來說是:「資訊的取得主要需目標導向。」唯有源頭獲取資料時有做控制,才能避免陷入資料海之中。要達成這一點就得靠初步資料的整理。





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